我的“同学”王二小

发布时间:2025-07-17 作者: 明星系列

  习7月7日观赏百团大战留念馆时指出,广阔青少年生逢当时,要赓续赤色血脉,建立强国有我的远大志趣,做光明正大、荣耀骄傲的中国人,勇担民族复兴的年代大任。

  抗日战争时期,中华民族涌现出一批小英豪。放牛郎王二小、小英豪雨来、儿童团团长海娃、小兵张嘎……他们的勇敢业绩被一代代人传扬。一些校园、少先队、班级以抗战小英豪命名,宏扬巨大抗战精力,展开爱国主义教育。记者走进多地校园,感触广阔青少年发愤图强、光耀中华的精力风貌。

  河北涞源县上庄乡上庄村,太行山东麓,环抱着一所黛瓦黄墙的山村校园——王二小期望小学。一大早,上庄乡中心小学的十几论理学生在教师带领下,排着队过来观赏。

  迎面,“王二小期望小学”几个大字嵌在红砖砌成的拱形门廊上。透过拱门瞭望,王二小的雕像静静站立。少年身姿挺立,戴着红领巾,正视前方,似乎仍在看护这片土地。雕像后方,国旗高高飘扬,蓝天为幕,青山作衬,诉说着少年英豪的业绩。

  “眼前的雕像正是抗日英豪王二小,献身时才13岁。”上庄乡中心小校园长白金声响消沉。静静地,师生们步入校园内的展室。王二小期望小学建于1997年,曾是一所村小。当最终一批孩子升学进入中心校,这儿保留了幼教点,并改形成赤色教育实践基地,设有留念展室等。

  “王二小在这片太行山里长大,日寇‘大扫荡’中,上山放牛的王二小被捉住,鬼子钳制他领路。为维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大众,他将敌人带入伏击圈……”白金婉转叙述着王二小的业绩。当听到“鬼子发现后,残暴地用刺刀杀害了王二小”时,学生眼里泛起泪花。

  墙上挂满了泛黄的相片和文字材料,展柜里陈设着抗战时期的军民生活用品: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衣、磨平了齿的木犁……孩子们“穿越”80多年韶光,近距离触摸王二小。

  兵器展区,摆放着旧式步枪和土炮。“装上火药和铁砂就能打鬼子,八路军便是用这样粗陋的兵器打退了敌人。”白金轻抚玻璃。

  英豪的故事不再是几句歌词,而是老物件里藏着的感人往事。张语嫣同学说:“王二小献身时,和咱们差不多大,却十分勇敢。”

  观赏结束时,孩子们来到校园内的雕像旁,“王二小”的面前,又多了几捧鲜花。

  王二小生于太行山区的农人家庭,因家中贫穷,靠给他人放牛为生。王二小在八路军兵士和游击队员影响下,逐步懂得了抗日救国的道理,参加了儿童团,在反“扫荡”中勇敢献身。后来,有感于那些为抗战支付生命的孩子们的业绩,创作者写下了《歌唱二小放牛郎》。1942年的元旦,歌曲经《晋察冀日报》宣布,传遍晋察冀边区,又飞过敌人的封锁线撒播到了其他解放区。(人民日报记者 张腾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