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根据民间经验,端午节前后的中草药根叶肥壮茂盛,药力大,疗效好。”农启尚和记者说,半月前,自己就开始上山采药,今年,他和家人一起上山采集了600多斤中草药,其中不乏稀有药材灵芝、何首乌、七叶一枝花等,“全部卖完,能挣上万元。”
当天,果乐乡大叭村药农韦文刚携1000余斤十大功劳到端午药市售卖,成为药市的“香饽饽”,各地客商争相购买,“十大功劳全身是宝,根茎叶均可入药,药效好,深受民众青睐。”
“靖西是广西西南中草药的盛产之地,当地药材种类非常之多,品质优良。”38岁的周振华跨越千里,从广东自驾到靖西采购药材。她坦言,靖西壮族端午药市是个好平台,自己将在这里“停留几日”淘货,也希望学到更多关于壮医药的知识和经验。
“靖西作为壮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承地,拥有丰富的医学典籍和民间验方。”靖西市中医医院院长李永恒建议,应组织专家学者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整理,将其转化为现代语言,便于更多人了解和学习。同时,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、举办国际研讨会等方式,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,推动壮医药走向世界。(完)
当天八九点,靖西市区多个街道人声鼎沸,热闹非凡,药农们沿着街道将中草药一路排开。天冬、田七、迷迭香、山豆根......各种药材琳琅满目、香气扑鼻,南来北往的客商熙熙攘攘,往来穿梭其中淘“宝”。农启尚忙得“脚不落地”,接待前来询价看货的客商。
APP53岁的壮族药农农启尚10日一早,用车载着岩黄连、百部、鸡血藤等中草药来到广西靖西市区“赶圩”,摆摊出售自采的道地药材。当天,靖西壮族端午药市“火爆”登场,来自中国及越南的药商、药农纷纷前来赶集,再现百草集市川流不息场景。
靖西市果乐乡药商农廷春的摊位上摆满了龙胆草、土茯苓、骨碎补等各种中草药。农廷春和记者说,半月前自己就开始收购中草药,共购得各类野生中草药3000余斤,“今年药市人多,全部卖完赚个上万元不成问题。”
现场,当地民间壮医还自发组织义诊,民众趁机体验神奇壮医术。壮医赵妙元说,借助壮医药,当地“土医生”们帮助山民治好了不少病症,且收费低,能让乡村民众“看得起病,看得好病”,这是作为一名壮医“最得意的事”。
靖西壮族端午药市是由民间自发形成的传统药市,始于唐宋,盛于明清,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,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药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三左右开始形成,五月初五端午节达到高潮。其间,远近村医、药农,纷纷将自采自种的各种中草药,肩挑车载到药市出售,上市的药材主要种类多达数百种。坊间传言,端午节当天游药市,饱吸百草药气,可预防疾病发生,故历年药市均人山人海。
“这些中草药都是我从山上采回的,它们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功效。”农启尚是靖西市同德乡果老村的“采药王”,从小跟随父辈上山采药的他,识得上百种山中草药。“从记事起,每年端午时节,我都会与家人一起上山采药。”
比赛现场,在观众的助威呐喊和锣鼓声中,队伍竞相提速,气氛热烈。最终,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龙舟队、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、南开大学龙舟队分别获得200米直道竞速赛前三名;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龙舟队、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、俄罗斯老虎队分别获得500米直道竞速前三名。(完)
APP中新网吉林6月10日电 (记者 石洪宇)10日,2024年全国龙舟大联动暨“大东龙腾焕新盛”吉林市2024年端午节国际龙舟邀请赛开赛,来自中俄两国的12支队伍在松花江上比速度、增友谊。
俄罗斯海神队、俄罗斯虎鲸队是首次来到吉林市参赛,俄罗斯老虎队则是当地的老朋友。比赛开始前,俄罗斯队员们频频向江岸的游客挥手致意。
南开大学龙舟队、北京TBT龙舟队、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、吉林市消防救援支队龙舟队等参赛队伍各具特点,队员们提前做好热身,适应比赛水域。
吉林市是吉林省第二大城市,蜿蜒的松花江穿城而过,素有“北国江城”之称。近些年,吉林市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,举办冬泳、龙舟等一系列赛事,让当地的文旅知名度持续走强。
本次比赛设置200米直道竞速、500米直道竞速两个项目,吸引数万名海内外游客到场助威。赛前的暖场音乐和舞狮环节,助推现场气氛迅速升温。
APP中新网6月10日电 据中国水利微信公众号消息,据预报,6月11日至15日,江南、华南、西南南部等地将有一次强降雨过程,以中到大雨为主,累计面降雨量40~90毫米。受降雨影响,江西鄱阳湖水系赣江、抚河、信江、饶河,浙江钱塘江上游、瓯江上游,福建闽江富屯溪、建溪、沙溪,广西西江干流及支流郁江、柳江、桂江、贺江,广东北江,湖南湘江上游等河流将出现非常明显涨水过程,其中江西抚河、信江及福建富屯溪、建溪等有几率发生超警洪水,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有几率发生超警以上洪水。
6月10日,水利部组织防汛会商,滚动分析研判雨情、水情、汛情发展形态趋势,部署强降雨防御工作。向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8省(自治区)水利厅和长江水利委员会、珠江水利委员会、太湖流域管理局发出通知,重点对做好水工程调度、水库安全度汛、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等作出安排部署,特别是要聚焦施工工区、旅游景区、农家乐等山洪风险点位及区域,果断转移危险区域群众,全力避免人员受伤或死亡。向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四川4省发出“一省一单”,靶向预警,指导地方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。
APP时代变迁,中华文化绽放着新的光彩。我们用 AI 描绘端阳民俗:悬艾草、插菖蒲,做香囊,裹粽,采草药,沐兰汤,系五彩绳,喝雄黄酒,观竞渡......通过人工智能重新演绎民俗风情,诠释古画之美,致敬中华民族传统美学。
作为夏日户外运动的标配,防晒用品同样销售火爆。款式时尚、凉感、速干、排汗等户外运动相关的功能性,成为消费者选购的新方向。
在浙江宁波,城市慢行系统的打造让骑自行车成为了市民假日休闲的新方式。短途旅游和本地户外运动休闲得到更多青睐,由此带动了户外装备消费的增长。
APP除了这些文化习俗,其实,端午节还有不少运动习俗,能够说是我国古代的大型体育节日。从古至今,各地的端午节习俗很多都跟体育有关,最知名的就是赛龙舟,它已成为中国各地庆祝端午节的主要活动。还有一些和体育有关的习俗,比如射五毒,五毒指的是蛇、蝎、蜈蚣、壁虎和蟾蜍。古人认为,端午是五毒出没之时,便印画了这五种“毒物”,再用弓箭射五毒,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、辟邪除灾的愿望。还有打马球,在我国古代这项运动主要流行于北方。就是骑在马上,一边奔跑,一边持棍把球打入球门。与打马球相类似的端午民俗运动还有射柳,人们先将柳树干削去一段青皮,让它露白作为靶心,然后参与者依次骑马拉弓射向靶心。
除了传统的赛龙舟,各地还根据地域特点举办了精彩体育比赛。在张家口沽源,滑翔翼邀请赛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滑翔伞爱好者。青海省海东市举行了民族民间射箭比赛。
平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端午假期,去山野徒步、到草原撒野、去户外舒展筋骨,享受一场“呼吸之旅”被列入了许多人的假日休闲清单。
在这家体育用品商店,2024年3月份以来,随着“骑行热”的升温,童车、山地车、公路车等七大品类的自行车及其配件的销售额,已经占到了门店总营业额的三分之一。
在河北张家口沽源县的草原上,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专业滑翔翼爱好者齐聚一堂。在当地强烈的上升气流的帮助下,他们加速腾空,在空中不断翱翔滑行。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,也领略着到滑翔翼运动的独特魅力。
据了解,2024年端午假期,福建各地将举办群众性赛事活动640多场,预计参与人数超100万人次。通过赏民俗、品美食、赛龙舟,以“体育+民俗+旅游”,有力拉动当地旅游及餐饮消费。
在福建晋江的安海古镇,拥有300多年历史的传统端午民俗“水上捉鸭”水上竞技运动吸引了众多游客。据统计,端午期间,这个古镇预计接待游客将超10万人次,当地积极配套美食节等活动,立体化提升旅客体验,让游客水上玩得尽兴、岸上看得热闹。
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,2024年,销售防晒产品的店铺数量比2023年增长近40%。销量最大的产品防晒衣,订单数据同比上涨了36%、搜索数据同比增长115%。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3年,我国防晒服饰的市场规模为742亿,预计2026年将达到958亿。
每逢端午,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南山地区的村与村间都会互相邀请,举行一场精彩的射箭比赛。来自海东市两只射箭队的66名箭手展开激烈的靶上角逐。在他们当中,有男箭手,也有女箭手,有年过六旬、经验比较丰富的老箭手,也有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小伙子。3个回合的比赛,每个回合每人射4支箭,3回合过后计算总分,分高者为胜。虽然现场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,但也丝毫没影响他们比赛的热情。
记者在采访时发现,各地户外运动的兴起带动了周边产品消费的火热。自行车、户外防晒装备等商品供不应求,许多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后。
除了传统民俗运动,一些时尚的户外运动也为假日休闲消费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。在广东,荔枝、桃李等水果新鲜成熟,茂名肇庆等地纷纷举办徒步等活动,让人们与大自然甜蜜相约。
为了满足旅客出行需求,广铁集团优化调整运力,通过加开图外列车、动车组重联、套跑、高峰日增加夜间高铁等多种方式增加运力。6月10日广铁集团计划加开列车273列,其中普速列车19列,动车组列车254列,加开方向主要是长沙南、邵阳、张家界、怀化南、湛江西、珠海、潮汕、深圳等。
为做好返程高峰客流组织,广铁集团充分运用客运大数据,指导各大车站做好人员、设备的最优配置和大客流乘降组织工作。广州南站、深圳北站、长沙南站开启全部出站通道,安排广铁青年志愿者在出站通道、中转换乘、出站口等处所开展咨询引导,组织到达旅客快速出站;广州南站、深圳北站、长沙南站等客流集中大站加大“老幼病残孕”重点旅客服务力度,畅通车站窗口售票、人工检票等传统服务渠道;广州南站、深圳北站、长沙南站等车站每天安排志愿者和义工,对老幼病残孕和需要辅助工具出行的重点旅客,免费提供提拿行李、接送车以及失物招领等“一对一”帮扶。
6月10日广铁集团预计发送旅客218.6万人次,较2023年同期增加16.4万人次,增长8.1%,6月9日广铁集团实际发送旅客190.4万人次。整个小长假期间旅客运输总体平稳有序。
APP中新网广州6月10日电 (郭军 游智宇 章凌)记者10日从广铁集团获悉,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,旅客纷纷踏上返程旅途,广铁集团迎来返程客流高峰,客流呈现周边中小城市向中心大城市回流态势。
APP近日,记者在从首都北京前往新疆喀什的直飞航班上透过客机左侧舷窗,可先后观赏到东天山、中天山和西天山美景。夏日的天山雪峰被白云缭绕,格外醒目。其中,东天山主峰博格达峰巍峨壮美。(记者 孙自法 制作 刘世炯)
“相较往年的传统香囊,今年选择制作艾草车挂、门挂等新式装饰品的手工体验者多了许多。”从事非遗手工教学工作多年的肖蕊向记者表示,由艾草搭配铃铛、流苏等配饰的“新中式”节日礼品成为潮流,“尤其是年轻人,他们既对创意产品兴趣浓厚,也格外看重传统元素背后的文化含义。”
“汉服看起来是一种表面形式,但在这种传统节日里别具意义。从‘外部’的感受到内心的享受,才是我们经历沉浸式文化体验的完整过程。”来自陕西的孟洁是一名语文老师,在尽享“汉服假日”的同时,她也鼓励自己的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文化魅力。
“端午出游的十套新中式穿搭分享”“新中式展览里的端午氛围”“新中式节日礼品推荐”……记者浏览各个网络社交平台发现,端午节期间,“新中式”作为高频词出现在中国网友的各种体验分享中,兼具民间传统文化和现代需求的“国潮”消费品类层出不穷。
APP“端午安康,常来长安!”手持折扇的“富商”迎来送往、身着汉服的“侍女”正发放香包和五彩绳、“武人”举弓箭射“五毒”……这里并非千年前的长安,而是西安一处唐风市井街区的节日场景。
除了新式艾草挂件,粽子形状的香薰蜡烛、以端午节为主题的竹编苔藓画等手工活动都是肖蕊的策划主题。在她看来,传统与时尚的结合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,民间传统文化也借此契机以多元化的方式走进生活,变得触手可及。
“当今民间传统文化在被传承的同时,也在进行现代化的转变。”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王晓勇表示,“国潮”消费的倾向既是当代青年对艺术审美的表达,也是一种价值观的表达方式。“追求现代文明与民间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体验,则是‘新中式’青年的特点。”(完)
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,除了外出旅游探索未知的游客,也不乏“原地”重温传统习俗的青年。面对赛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艾草等“端午限定”,在沿袭传统习俗之余,这届中国青年发现了更多新“玩法”。
西安街头,唐诗酒令、集市灯笼、“射五毒”等节日活动场景目不暇接,亲手包制传统唐式粽子,“打卡”漂漆扇、葫芦烙画等传统技艺吸睛,在游人乐享“应季”国潮的同时,民间传统文化正以更时尚、多元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。
据了解,端午期间,仅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内,客流量日均达6000人次,其中汉服着装率超过七成。“这几日来做妆造的游客显著增加,每天店里的60多个梳妆台,从早上开门到晚上闭店都是满的。”一家汉服馆工作人员曹子贤介绍说,其店内的服饰、妆造主色调为“粽绿”色和红色,节日期间颇受欢迎。
APP6月10日,记者在广西靖西市看到,一年一度的端午药市再次热闹起来,集市现场飘来阵阵药香。据了解,靖西端午药市,始于唐宋,盛于明清,至今已有千年历史。药材种类多,药材交易活跃,每年吸引贵州、云南、广东等地的药商前来交易。(王伟臣)
APP给大家科普一下APP(小红书(运营技巧/分析))